苦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PuerariaomeiensisWangetTang的根。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透疹,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麻疹不透,消渴,吐血,口疮。
苦芦骨,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Lab.)Warb.exSchum.etLaut.的虫瘿。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的江苏、安徽、贵州、华南等地。具有发表,理气,调经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疹出不透,小儿疝气,月经不调,胃寒作痛,筋骨扭伤,淋病。
苦竹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的茎竿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化痰,凉血之功效。常用于烦热呕逆,痰热咳喘,小便涩痛,尿血。
苦马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马豆SwainsoniasalsulaTaub.的果实或枝叶。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臌胀。
苦葛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PuerariaomeiensisWangetTang的花。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具有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痔疮,酒精中毒。
苦楝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植物华桑寄生Loranthus chinensis DC.的枝叶。具有清热化瘀,补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肺结核,跌打,腹痛。
苦芥,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Brassicaintegrifolia(West.)O.E.Schulz的基生叶和种子。我国台湾、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凉血,利尿消积之功效。常用于高热,小便不利,积滞内停,脘腹胀痛。
苦蓢树,中药材名。本品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苦蓢树Clerodendroninerme(L.)Gaertn.,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全年可采,根洗净去粗皮,蒸过晒干,切片。叶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胃痛,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脾肿大;外用治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苦天茄,中药名。为茄科植物喀西茄SolanumkhasianumC.B.Clarke的果实。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牙痛,乳痈,痄腮,跌打疼痛。
苦竹笋,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的嫩苗。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之功效。常用于热病烦渴,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脚气。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K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37个,共13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