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治风剂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主要适用于外风或内风证。风证,分为外风证与内风证。外风证是风从外袭所引起的病证,以头痛、骨节疼痛、筋脉抽搐、口眼喁斜、皮肤瘙痒等为主;内风证是风从内生所引起的病证,以头晕目眩、手足抽搐、言语不利等为主,均可使用治风剂治疗。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治风剂。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效。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症见口眼㖞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临床上用于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等属于风邪初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酌加减用之。


名称大秦艽汤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分类治风剂-疏散外风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为治风剂。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证。症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名称小活络丹
出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分类治风剂-疏散外风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玉真散

玉真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为治风剂。具有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之功效。主治破伤风证。症见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临床上用于破伤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属于风邪袭于经络者。


名称玉真散
出处《外科正宗》
分类治风剂-疏散外风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
消风散

消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为治风剂。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效。主治风疹、湿疹证。症见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名称消风散
出处《外科正宗》
分类治风剂-疏散外风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为治风剂。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名称天麻钩藤饮
出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分类治风剂-平熄内风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撮风散

撮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为治风剂。具有熄风祛痰,镇痉开窍之功效。主治小儿急惊,脐风,口撮。症见吮乳不得,舌强唇青,手足抽搐。临床上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颅内肿瘤及中风、脑炎后遗症者。


名称撮风散
出处《证治准绳》
分类治风剂
功用熄风祛痰,镇痉开窍
主治小儿急惊、脐风,口撮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通俗伤寒论》。为治风剂。具有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功效。主治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症见筋脉拘急,手足瘛瘢,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善治阴虚风动而肝热尚存,见有心烦不寐,脉细数者。


名称阿胶鸡子黄汤
出处《通俗伤寒论》
分类治风剂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治风剂。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主治类中风证。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㖞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临床上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名称镇肝熄风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分类治风剂-平熄内风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因篇幅关系,以治风剂只列出前8个,共8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