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温里剂

温里剂是以制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

阳和汤
阳和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成方便读》。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名称阳和汤
出处《成方便读》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小理中汤

小理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为温里剂。具有温中逐水祛湿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绞痛;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膈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赢困;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


名称小理中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分类温里剂
功用温中逐水祛湿
主治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绞痛;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膈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赢困;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名称大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六书》。为温里剂。具有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功效。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证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亡阳欲脱者。


名称回阳救急汤
出处《伤寒六书》
分类温里剂-回阳救逆
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症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临床上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名称小建中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五积散
五积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温里剂。具有解表温里,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外感风寒湿,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名称五积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温里剂
功用解表温里,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名称黄芪桂枝五物汤
出处《金匮要略》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剂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症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名称吴茱萸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名称当归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柴胡桂姜汤

柴胡桂姜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温里剂。具有和解散结,温里祛寒之功效。主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名称柴胡桂姜汤
别名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出处《金匮要略》
分类温里剂
功用和解散结,温里祛寒
主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因篇幅关系,以温里剂只列出前10个,共10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