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浆,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et Arn.的果实。具有缓下,润肠的功效。主治便秘,痔疾。
牛奶浆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天仙果FicuserectaThunb.var.beecheyana(Hook.etArn.)King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劳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
牛奶浆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牛奶浆草EuphorbiasieboldianaMorr.etDecne的根皮。分布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具有利尿逐水之功效。用于膨胀水肿,水结胸证。
奶浆柴胡,中药名。为菊科还阳参属植物竹叶万丈深CrepisphoenixDunn的全草。植物竹叶万丈深,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
奶浆参,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奶浆柴胡(CrepisphoenixDunn.)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味苦、甘,性温。归脾、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水肿,带下疳积,缺乳等病症。
奶浆木,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异叶榕FicusheteromormorphaHemsl.的根或全株。植物异叶榕,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咳嗽,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牛胆参,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滇舌喙兰Hemipiliayunnanensis(Finet)Schltr.[H.cordifoliaLindl.var.yunnanensisFinet;H.cruciataFinet]的块茎。分布于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肾,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肾炎水肿,淋证,肾虚腰膝酸软,疝气。
南板蓝叶,中药名。为爵床科板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茎叶。植物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巴结炎,肝痈,肠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
牛奶莓,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红腺悬钩子RubussumatranusMiq.[R.sorbifoliusMaxim.]的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开胃,利水之功效。常用于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水肿,中耳炎。
南天竹梗,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茎枝。南天竹梗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湿热,降逆气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N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20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