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风藤,中药名。为茄科植物茄属野海茄SolanumjaponenseNakai的全草。植物野海茄,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青海、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经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经闭。
面根藤,中药名。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从平原至高海拔的地方都有生长,常见于农田、荒地、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归肝、肾经,具有健脾、利湿、调经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吐乳、疳积、五淋、带下、月经不调等病证。
母猪藤根,中药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尖叶乌蔹苺CayratiapseudotrifoliaW.T.Wang的根。植物尖叶乌蔹苺,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痈,疮疖。
绵毛娃儿藤,中药材名。本品为萝藦科通脉丹TylophoramollissimaWight,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全叶:治哮喘。根:清肺热,止咳。
毛叶轮环藤又名毛篸箕藤、银不换、金锁匙,其功效散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胃痛,腹痛,胃肠炎,疟疾,跌打损伤。
毛叶白粉藤,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毛叶白粉藤(Cissusassamica(Laws.)Craib[VitisassamicaLaws.])的藤茎。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味淡、微涩,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毒蛇咬伤等病症。
毛脉南蛇藤,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毛脉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var.pubescensMakino)的全草。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分布于浙江等地。味辛,性平。无毒。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功效,用于治疗热淋、湿疹、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
毛枝崖爬藤,中药名。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毛枝崖爬藤Tetrastigmaobovatum(Laws.)Gagnep.的根或茎藤。植物毛枝崖爬藤,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
毛叶白粉藤根,中药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苦郎藤Cissusassamica(Laws.)Craib的根。植物苦郎藤,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拔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扭伤,痈疽肿毒。
木通七叶莲,中药材名。本品为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鸭脚莲(尾叶野木瓜)Stauntoniahexaphylla(Thunb.)Decne.var.urophyllaHand.-Mazz.和野木瓜S.chinensisDC.,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功能主治为:散瘀止痛,利尿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各种神经性疼痛,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M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5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