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苏轼

苏轼古诗文大全

注释译文

书黄筌画雀

苏轼〔宋代〕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赏析注释译文

送参寥师

苏轼〔宋代〕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赏析注释译文

稼说送张琥

苏轼〔宋代〕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

苏轼〔宋代〕

老去此生一诀,兴来明日重游。
卧闻三老白事,半夜南风打头。


赏析注释译文

司马君实独乐园

苏轼〔宋代〕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赠郑清叟秀才

苏轼〔宋代〕

风涛战扶胥,海贼横泥子。
胡为犯二怖,博此一笑喜。
问君奚所欲,欲谈仁义耳。
我才不逮人,所有聊足己。
安能相付予,过听君误矣。
霜风扫瘴毒,冬日稍清美。
年来万事足,所欠惟一死。
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苏轼〔宋代〕

従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草长江南莺乱飞,年来事事与心违。
花开后院还空落。
燕入华堂怪未归。
世上功名何日是,樽前点检几人非。
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
(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
)浮玉山头日日风,(即金山也。
)涌金门外已春融。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
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严。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粘。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苏轼〔宋代〕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従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太平寺,俗号小径山。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
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二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
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流洒浮磬。
山前见?亦,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
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御虎吾有命。
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
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次韵陈履常雪中

苏轼〔宋代〕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
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
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
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赏析注释译文

阳关曲·答李公择

苏轼〔宋代〕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